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跑步逐渐成为了很多人日常锻炼的首选。然而,最新的研究却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并非跑得越多越好。近日,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研究指出,跑步的好处在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并不会递增,甚至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一发现无疑引发了众多跑步爱好者的关注和思考。
研究显示,曾对超过5.51万名成年人进行的长达29年的调查发现,跑步者的死亡风险比不跑步的人平均低30%。但有趣的是,每周多跑几公里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具体来说,每周跑步32公里或以上,死亡风险比不跑步的人低23%;而每周跑步不超过9.6公里,死亡风险则降低了34%。这似乎在提醒我们,适度的运动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长跑的过程中,血液流向肌肉,可能导致小肠的损伤,降低肾功能。而在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免疫系统也会受到抑制。虽然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身体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长期的高强度跑步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风险。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特别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显示出高强度运动对心脏的潜在危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年男性运动员的心脏中钙沉积量比非运动员高出三倍,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也比普通人多出一倍。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定期参加马拉松比赛可能对男性的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相较而言,女性运动员的研究较少,但已有研究显示,女性的心血管系统似乎不太容易受到长跑的影响,可能与其低睾酮水平或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
2025-06-27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