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试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6年河北省首次教学评估中指出: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的含金量,以利于指导教学。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不仅能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发挥着指示教学发展方向的作用。然而,怎么考?考什么?众说纷纭。过去我们提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不可回避利用书面考核。尤其是期末试卷更能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虽然说一张试卷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张试卷就是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的水准。可见,不可忽视期末这张试卷的份量与影响。
从全国各地看,语文试卷的编制呈现多元化,有的侧重于传统的模式,有的赋予现代特征的创新,还有的注重人文色彩。应该说,试卷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把握。因此,考什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从宏观角度说,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理论上讲语文试卷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编制。那么如何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呢?各占多大的比重,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认为,书面考试主要在于“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从属于“知识与能力”,在“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能够有所体现。从微观角度说,语文学习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这样,语文试卷编制的重点也就在“识字与写字、句子训练、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这五个方面了。
关于题型的编制,以学生常见的为主,适度变化。题目要求表述明确,不要过于创新而使学生迷惑。关于内容的编制,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总之,语文试卷的编制,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正确、合理、客观的评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质量检测,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依据课标,靠近新课程,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测试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注意趣味性、生活化、情景化,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力求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
传统语文试卷因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题型设计比较客观、冷漠,显得严肃呆板,毫无情趣可言,在测试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在用词上我们细细地加工了一番,像“请写出来”“请回答问题”“请选择”“能谈谈您的想法吗?”“您是怎样看的?”这些亲切客气的提问,使学生感到自己会成功的,即使答不上来,教师也不会怪罪,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特别是一年级的试题,我们在命题形式上动了一番脑筋(低年级明显不如高年级好做),尽量用“连一连”,“照样子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富有游戏色彩的提问方式。目的是注意保护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
一份试卷,就是一组问题的情境。试卷情境的宽松程度对儿童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宽松的问题情境对于儿童充分展示业已形成的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命题时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小朋友,一学期过的真快,您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与本领,今天,做做这份试卷,您一定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这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赶快行动吧,不过得把字写端正哟!(相信您是最棒的!好孩子,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您。成功永远属于您!)
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考试兴趣,发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在卷尾又设计了小结提示语。如: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亲爱的同学,不要带着“遗憾”走出考场,请你再仔细检查一遍。
小朋友,做了试卷,你一定发现自己进步了吧?不过要想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得仔细地检查检查哟!如果发现自己有困难的问题,可得耐心地思考思考啊!
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各有各的精神世界,新课程强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考题设计也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在保证目标底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可供选择的试题。
设计多项同类不同水平的试题,供学生选择,体现学生达标水平的差异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尽可能地感到考试成功的喜悦。
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精: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从本次语文试卷来看,大部分内容紧扣课本,试卷难易适中,题量适宜。试题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1.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通过“一课两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
2.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教师能重视语文教学,尤其是字词教学、背诵古诗、积累名言警句等。因此,学生这方面内容掌握也较好。从阅卷来看,对于复杂的句式变换学生掌握不好。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失分较多,甚至比作文部分的失分率大。习作中,审题不认真,看来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还做得不够,今后教学中还要引起重视。
本次考试内容,面广,有拼音,词语的理解,日积月累、句子的改写,阅读理解,习作。学生对综合性较强的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如,句型的变换(反问句、修辞手法)只有在试卷上、练习册上出现,综合性的习题训练较少。有的学生不认真读题,没有理解文章内容,没有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所以失分较多。
平时对学生的书写不够重视,对有些字掌握不牢固,要么少点,要么少横,比如,有部分学生在写“幼”和“幻”的时候,总是把两个字搞错,辨不清,真正到考试的时候,知道自己写得不对,涂抹好几次,但最后还是没弄明白。再如,“延”和“廷”里面的结构总是分不清,因此书写也出了问题。
课外阅读有一定的梯度,再加上学生没有深入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不会概括段落大意,意思表达不明确。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至于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分析短文,学生没有掌握方法,不会思考问题,就出现很多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材较好,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失分原因:
(1)审题不认真,没有按作文的提示去写,不能围绕一件事去写。作文显得条理不清,语句不通,非常零乱。
(2)文章内容空洞,思维不够开阔,缺乏优美的词句,叙述不够真实具体,文章字数较少,不能将自己的语言很好地组织起来。
语文综合能力较强,涉及的角度很广,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努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形近字的训练。课内的积累,凡是书中出现的四字词语,都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
每次考试学生的阅读得分最低,所以,只有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因此,我们要再次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词句理解训练,注重理解的准确性。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方法,灵活答题。
及时准确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果才显著。讲评的好坏还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因此,教师发卷前要统计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卷各知识点进行归类,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对学生独到的做法,教师要心中有数,对典型的错误要找出错误症结,估猜学生受阻环节,这样上课时就可针对错误给予恰当的讲解,以说明错误的类型及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及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还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思维阶段发展。所以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对有多种做法的试题,可以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因势利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或指出试题的不同解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是一种交往,因此,讲评课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并倡导学生对“评价”作出“反评价”,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为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最好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把要讲评的试卷在作好分析统计后早些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去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切磋,就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2)对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或虽能完成但方法不太恰当的题目,可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探究的方法,教师切不可为省事而直接把知识和方法灌输给学生,“语文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用成人化的逻辑思维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3)课堂中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让拥有新颖方法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做法及其思路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试卷讲评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试卷缺乏系统的整合性,互相割裂,只琐碎地罗列出一个个知识点让学生考。从长远的角度讲,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整体关照的思维习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审视,知识的罗列式的考试也不能真正考核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语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淡化小学阶段文学、问题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淡化中心思想,注重情感的内化体验。但在现在一些语文高段试卷上仍然出现诸如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修辞知识等试题。
语文试题多采用“定势”模式,导致部分出卷老师不深入思考试题能否真正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年年都考,但是能否促进学生拼读能力的发展呢?我曾作过一个调查,城镇五年级的学生运用智能ABC的拼写法来打字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2.8个。而智能ABC是检验一个人对拼音掌握情况的一项很好的测试手段。正如管建刚老师在《当前流行的八种语文考题剖析》[1]一文中所罗列的现象一样,这样的考题不但不能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给语文老师一种教学误导。
新课标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中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试卷,还是注重共性的客观的试题占绝大多数;关注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情感体验型的题目偏少。
近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语文试题的生活化已成趋势。很多试题尝试将命题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但这样的“综合性”的生活化试题不仅不能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而且无法实现调控、促进教学的功能,例如“我能写同学的名字啦。(要求写出四个同学的名字)”等。
基于上述现象,我尝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试卷命题进行新思考。语文评价考核考些什么?毋庸质疑,是语文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考得当然是语文本体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命题一定要凸显本年段的课程目标,针对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语文的本体地位,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核。那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是语文本体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语言的运用。怎样的命题才能为教师传达这样的信息呢?我采用罗列式的方式对基础类的命题进行如下探索。
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因此,命题时一定要突出整合意识,统整关照各知识点,从而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研究得比较多,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考核。三个维度中,考得比较多的只是第一个维度――知识和能力,往往忽略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语文素养是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综合素养。
例如:某市小学毕业试卷上的一道口语交际题:“母亲节刚过不久,我们又迎来了父亲节。当你踏进考场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考场外的父母也同你一样对你的理想充满期待。假如你是考场外的家长,你会对即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考试的子女说什么呢?而作为子女又如何回答呢?请你创设一个情境,设计一段对话。”这样的试题设计整合了学生的口语表述、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我认为是比较符合通过考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目标的。
传统的题型往往是比较独立的单项命题,比如要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就采用看拼音写汉字,而一个个生字词之间却是毫不相干的。因此,命题要提高功效性,尽量发挥试题的最佳功效,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与素养的提升。例如看拼音写词语这种题型,就可以整合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一段话,把词语拼写穿插其中,如:
所谓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就是使学生发挥思维、想象、感知、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功能的题目。传统考试强调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家对考试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出现了更多需要想象、思维、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参与才能完成的题目。
例如某市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目:“山东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的意思,描绘一幅图画吗?请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画面。”要完成这道题目,学生首先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才能画出联句所表现的画面;其次,学生需要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具象物体提炼成一根根生动的线条,从而表现出对联所蕴涵的意境。这个过程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
所谓小语命题的人文性,就是在考试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对考试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成绩稍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呢?当然,并不是全部因考试引起的,其形成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有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无形的精神压力,有社会对人才要求所带来的优胜劣汰的形势,等等。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精神的引航员,同时又是操控考试题目的考官,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试卷中融入一些轻松的元素,从而适当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呢?
例如:某市一位老师所出的试卷,就把试卷设计为“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比如第一关挑战“A、B、C”(考核的内容就是看拼音写词语),第二关挑战“成语大本营”,第三关挑战“语法大考验”(考核的内容就是普通的语法转换),等等。而且在每一关都设置一个“挑战烽火台”,让学生对自己刚才在挑战这一关中取得的成绩,量力加上几颗挑战之星。这样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却在考试中融入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完成考试。
又如:某市一份语文试卷上,老师在每个大的板块上都安排了一小段温馨的提示语。例如第一个板块“积累运用”的温馨提示: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根基。第二个板块“阅读理解”的温馨提示:请你静心默读思考,并且注意书写要认真端正,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这些温馨的话语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来自教师(考官)的直接关怀,而且从这些提示中获取做题的许多信息,如做题的方法、要求,以及做这些题目的意义,等等。
老师往往认为期末考试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这虽然不错,但忽略了考试也是一种促使发展、促进提高的形式。因此,传统的试题很少涉及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学习提升的试题,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而且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片面解读,但很高兴的是一些地区的语文命题已开始关注这种理念的体现。
1.这篇文章中有些词语和句子写得挺好的,值得积累,我要把它给记下来;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样的试题不仅能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使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得到再次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考核促发展的目的。
D.在第二十七届北京学生科技节上,北京市十八个区县教委将首次同台展示科技教育取得的成果。
7、依据文段内容,在横线上补全语句,使语言得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超市里,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青菜时,把菜叶剥掉了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 对他说:“,________。”
“假币?”妈妈的嗓门足以让全院的人都听得见。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张50元的钞票,等我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验钞机验出来是张假币。现在好了,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到我们家了,看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而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下午,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因为有验钞机),看来得从小店下手了。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他们给了老板娘一张100元的钞票,老板娘拿到钱后,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确定是真的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50元钱,心里顿时七上八下,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要是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我越想越害怕,干脆扭头就跑。我继续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哎,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生意挺兴隆,去那儿花掉这钱吧,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太好。“买两个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生,也许50元钱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转身对我说:“孩子,我这里也没有钱找给你,你就先拿着这两个气球,过两天再把钱还给我们,反正我们一直在这里卖气球。”我内疚地接过钱,放进口袋。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猛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币,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我轻轻松开手,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气球欢快地飞上天空,我突然感觉到天线分)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请写出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广告词: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翻船:这里指爸爸在大商场里使用假币时被验钞机验了出来,这张假币没能用掉。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升初后,对初中教学的内容无法完全跟上,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以后的进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强化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力度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中小学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衔接。很多学生完成小升初后,学习热情不再像小学时一样高涨,不仅语文课的学习受到影响,对其它科目的学习热情也在锐减。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进行过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平稳渡过小升初的衔接阶段,以往小学与初中间的互不联系的状态应予以改善;预防学生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小学教学无法衔接、交流不畅的现状令教育工作者感到头痛。小学、中学泾渭分明,所以,教学中的阶段性特点也显现得淋漓尽致。到小学六年级的阶段,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早赶上教学进度,以空出一部分精力来抓复习,将必须把握的知识要点讲透、讲清楚,尽可能帮助小学生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尽量发挥所学――结果正是迎合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大部分学生超常发挥,以喜人的成绩升上中学。小学阶段夯实基础,是必须的。然而,还需要重视初中和小学的衔接。
假如观察初一的语文试卷,能够发觉,不管是题目的数量抑或困难程度,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试卷都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初中语文试卷的内容显得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试卷格格不入。这也可以解释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初中却无法跟上语文教学进度的现象。笔者认为,老师在试卷的设计上,不要力求完美,要循序渐进,突出试题的立体感。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不难、理论点不多,老师通常注重学生对其的死记和表面的了解,思维难度很小,老师讲解的内容不多并且速度较缓,对学生必须了解和把握的知识循环往复地讲解和训练,作业的检查也做的滴水不漏,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一次学完,测试题目不多、困难程度不大、时间充足,并且考试要点都在日常的语文课教学中作了批注,学生仅需要仔细答题,就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而初一语文课本的知识内涵、课文数量等跨度太大,知识点增加;知识点除开需要强记以外,更为偏重解析和解读,思维难度不小。因为课时不多,老师讲授速度提升,容量不小,大部分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而老师在作业的检查方面并没有小学语文老师那样细致,测试的题目多、难度不小,学生的答题时间往往不够,这还不算上课文知识的拓展。
从课本内容、学习模式、学习需求等层面来说,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显然并不合格。学生无法消化初一课程中的繁杂的知识点,无法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神。因此,面对上述问题,两极分化以及成绩退步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内容:
1.注重对字、词语、句子的诵读以及积少成多、熟悉工具书的使用等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恰当设计一部分有思想、全面的、能够将课内外学习相联的语文题,让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而且,还应引导其学习语文的目的:伴随小升初,所学到的知识将更多,题目会变得不容易解答。
当这部分学生升上初中后遇到难度较大的语文题或思维较为活跃的类型题的时候,就不会两眼一抓瞎,为初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2.老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必要时利用老师的权威去传授知识,让学生不仅了解表面的知识,更深入了解隐藏的知识。比如:句子方面的训练,小学大部分时间都利用举例说明的形式,让学生生搬硬套。假如这时候将“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的使用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对句子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乃至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找准自身所处的位置,小升初的阶段是终身学习这一列车的第一个“联接螺母”,如果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就不用谈未来的语文学习了。因此,小学高年级的“过渡”教学极为关键。
{同( )洞( ) {对( )村( ) {马( )乌( ) {主( )王( )四、读拼音写词语。
石榴 菱角 菠萝 芹菜 土豆 杏 苹果 荷花 生姜 水葫芦 睡莲 萝卜 梨 草莓 柿子 蘑菇 花生
①新鲜的 ②关心 ③暖和的 ④热爱 ⑤听话的 ⑥鲜艳的 ⑦拍 ⑧踢 ⑨又大又圆的 ⑩又细又长的()西瓜 ()同学 ()足球 ()尾巴 ()天气 ()花朵 ()祖国 ()空气 ()皮球 ()孩子七、我会选字填空。
嚓嚓嚓,嚓嚓嚓,黄叶飞向河边,飞向路旁。小朋友的脚踩过去了,在爸爸的眼里,爸爸的脚也踩过去了,落叶可做成枯叶的标本,沙沙沙,沙沙沙,在小朋友的心里,黄叶从树枝上纷纷落下,落叶是落地休息的蝴蝶。
“呱呱呱”是_________的叫声。“叽叽叽”是_________的叫声。“嘎嘎嘎”是_________的叫声。“喵喵喵”是_________的叫声。
2025-07-07 12:30